首頁
作品
關於
棲居: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
新竹市政府
「棲居: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」展覽為新竹市文化基金會與台灣應用材料公司合作推動之「策展人培力計畫」獲選提案,自9月19日起展出。
棲居: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
首頁
作品
關於
棲居: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
新竹市政府
「棲居: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」展覽為新竹市文化基金會與台灣應用材料公司合作推動之「策展人培力計畫」獲選提案,自9月19日起展出。
展覽介紹

展覽名稱
展  期
地  點
地  址
棲居: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
2023-09-19 ~ 2023-12-03
新竹市美術館
300新竹市東區中央路116號
「棲居: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」展覽為新竹市文化基金會與台灣應用材料公司合作推動之「策展人培力計畫」獲選提案,配合新竹市美術館年度總策展議題「隱微的力量」為概念主軸,期待透過展覽喚起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感知能力,領略那些曾經看過卻未曾見過的風景。獲選團隊「小形制作」策劃共12位(組)藝術家之作品,包含你哥影視社、李若玫、張徐展、楊季涓、劉致宏及新竹市文化局典藏藝術家李澤藩、陳孟澤、許家維、黃銘祝、鄭世璠、鄭瓊娟、蔣瑞坑,創作年代橫跨近一世紀,含括繪畫、錄像、裝置等多元類型,期望透過不同時代藝術家走進、觀看風景的方式,探討外部景觀中的內面風景。 2020年初始,世界因為一場病毒的蔓延而改變。 我們在惶惶不安中保持社交距離,卻也因行動的受限,意外地使我們進入生活。「棲居:關於路邊的風景與我們」便是源於疫情期間的居家日常,因為這段安靜而緩慢的日子,使我們得以覺察生活的微小變化:里長的廣播聲、電線桿駐足的鳥鳴、盆栽舒展的新葉……這些過去理所當然的事物都彷彿寓意,使我們窺見生命的軌跡,重新照見自我。 約翰.伯格(John Berger)曾以「我們『看見』風景時,也就身入其境」表達觀看的思考,他認為我們真正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,而是與事物之間的「關係」。因此當我們把目光停留在一片風景時,透過觀看,我們便置身於風景之中,成為「風景」的一部分。 展覽從觀看風景的思維出發,探討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、甚至容易忽略的平凡景觀。藉由你哥影視社、李若玫、張徐展、楊季涓、劉致宏5位(組)邀請藝術家,以及新竹市典藏的李澤藩、陳孟澤、許家維、黃銘祝、鄭世璠、鄭瓊娟、蔣瑞坑等人的作品,召喚這座城市的輪廓與記憶,勾畫出人們「棲居於此」的想像。期盼透過「路邊風景」的再凝視,喚起每個人在日常中的感知經驗,從中領略那些曾經看過卻未曾見過的風景;並在彼此交會的視線裡,指認出「我們」置身其中的樣貌。 有關展覽的思考,可從「日常的詩性」、「路邊的銘刻」、「絮語的風景」三種觀看與想像路徑進入: 日常的詩性 風景既是外部世界客觀存在的事實,也指涉特定觀點或視角下的觀看方式。「日常的詩性」意指藝術家對於在地景觀、日常生活的描繪,透過凝視,為不斷變遷的風景留下永恆的記錄;同時也是一道內面的視線,如同喃喃自語般,揭示潛伏於尋常風景下的生命狀態。 路邊的銘刻 卡爾維諾(Italo Calvino)在《看不見的城市》如此描述,「城市不會訴說它的過去,而是像手紋一樣包容著過去,寫在街角,在窗戶的柵欄,在階梯的扶手……。」所有的當下同時隱含著過去的痕跡,作品也如同一道回望的目光,重現當代生活中的歷史殘影。 絮語的風景 相較於視覺,聽覺是一個更古老、趨近大地的認識系統,與記憶、文化有著緊密連結的關係。「絮語的風景」以聽覺做為另一種感知風景的方式,透過藝術家對聲音的捕捉,再現地方聲響與文化轉譯,重新感知日常中無所不在、連綿不絕的聲景。 本次展出作品分別在此三種路徑之中相互對話,探討隱匿於日常風景下流動的歷史、記憶以及生命處境。以期透過不同世代藝術家之間的思考,勾勒出我們所在之處的面貌。 展期 | 2023年9月19日至12月3日 開放時間 | 週二至週日早上9點至下午5點(每週一休館) 地點 | 新竹市美術館(新竹市中央路109號) 參展藝術家 | 你哥影視社、李若玫、張徐展、楊季涓、劉致宏 參展典藏品 | 李澤藩、陳孟澤、許家維、黃銘祝、鄭世璠、鄭瓊娟、蔣瑞坑 策展人 | 魏榮達、紀心怡 主辦單位 | 新竹市政府 承辦單位 | 新竹市文化局、新竹市文化基金會 贊助單位 | 台灣應用材料公司 執行單位 | 小形制作工作室 特別感謝 | 就在藝術空間
作品導覽
查看更多作品 >

關於策展
查看更多介紹 >

地址:新竹市中央路109號. 電話:03-5319756 傳真:03-5324834
上班時間:週一至週五8:00~12:00,13:00~17:00